close
日治時期台灣興建了不少日本神社,終戰後因年代久遠或因政治因素常難以保存。花蓮縣壽豐鄉豐田社區的碧蓮寺,過去就是日本神社,為當時日本移民的心靈寄託,戰後,改建為台灣傳統廟宇,依舊是村民的信仰中心。壽豐鄉文史館解說員說,豐田社區過去是日本人有計畫的官方移民村,有了聚落就有精神信仰中心,碧蓮寺的前身即為一九一四年所興建的「豐田神社」。日人設立神社的重要目的之一,就是期望從日常生活中培養人民敬神崇仰的精神,也是國家教化的重要機制。
解說員說,標準神社建築前一定有座鳥居,此外,穿越鳥居走在通往神社的參拜道上,也可見石燈籠、石狗及石碑等相關日式建築。終戰後,日人陸續離開,但神社及其他周邊附屬建物都未被破壞。一九四六年,改稱為碧蓮寺,一九五八年因颱風倒塌,地方人士出資改建,才成為如今樣貌。
走在碧蓮寺參拜道上,映入眼簾的鳥居高聳入雲宵,石柱上還隱約看的見幾個以漢字刻成的祭祀文,另石燈座及廟前的石狗,也相當完整,只是斑駁的外表,見證著聚落的變遷與政權的移轉,不變的是,它仍是村民的信仰中心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