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已有70多年歷史的西屯廖宅福成堂,是台中市少數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建築,如今卻因為中科園區東向聯外道路的開闢,面臨拆除命運,為此,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與祭祀公業廖朝孔管委會,發起搶救福成堂行動,希望政府重視客家文化資產,能將配套措施轉個彎,讓客家文化建築得以保留。
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理事長黃慶聲指出,位於西屯區廣福里廣興巷6號的福成堂,建於西元1931年,至今已有76年歷史,具有客家文化三開間、一堂二橫、每段屋簷皆比前段低一架,正身台基三階,護龍台基一階的建築特徵,以及多項歷史建築意義。
福成堂位處中山高速公路中清段路下,民國62年計畫興建中山高速公路時,雖然沒有文化資產保存法,但政府體恤農民辛勞並重視地方文化建築,刻意避開福成堂的主要建築與生活空間,僅徵收農地做為建設之用。
文化資產保存法雖已實行23年,但文化保護竟淪為口號。如今面臨政府開闢中科園區東向聯外道路,可能造成左右側護龍被拆除,儘管已過了公告期並進入請領補償費階段,但此舉勢必讓具有表現地域風貌、民間藝術特色、建築史或技術史價值的福成堂風采不再。(記者許國楨/台中報導)
全站熱搜